尽孝为大的古代社会,一段残忍的丧葬文化,曾出现过“弃老”行为
引言
《围炉夜话》中讲到:"百善孝为先,万恶淫为源。常存仁孝心,则天下凡不可为者,皆不忍为。"孝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,古代君王更是以孝治理天下。
01
但是俗话说得好,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,而人类亦是如此。在倡导孝的古代,就有着公然违背孝顺的事情发生,比如活埋、活葬亲生父母。
瓦罐坟,一种将老人活生生饿死的恶习,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被世人所了解。2011年,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前往武当山地区进行田野考察,发现了20多个寄死窑,这种窑被修整的方方正正,整体大小刚够躺下一个人。根据当地人的描述,这种窑还有一个名字——“自死窑”,在古代,人们年满60岁以后,就会被自己的亲生儿女送到这些地方来。儿女们会在他们生命彻底结束前,一天送一次饭,加一页砖,直到老人们彻底死去为止!老人死后,儿女们会将他们的尸体移出来进行二次埋葬。
展开剩余76%当地人告诉教授们,这种恶习来自于古麋国,古麋国也叫庸国,是一个未曾完全开化的民族。而这种恶习的持续年代也比较长久,唐朝时仍存在。唐朝太子李显被贬之后的封地就在这一代,他得知老人们的现状之后,不顾自身安危,奋力拯救老人,最后大致废除了这一恶习。
在走访的过程中,教授们从一个老人的口中得知,这种恶习针对的还不仅仅只是老人,还有年轻人。这位老人告诉教授们,他的父亲叫做袁文章,年轻时重男轻女,将自己的女儿亲手送进了自死窑。听闻此消息,大家是不是觉得汗毛倒竖,但事实就是这么的可怕!
寄死窑,归根究底就是谋杀父母,这在古代应该是要被判处削首或者凌迟的重罪,但天高皇帝远的偏远地区却真真实实的存在着!
02
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恶习呢?其实答案很简单。在古代,农作物产量普遍较低,各种物资都非常的匮乏,再加上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的限制,人过60之后,身体状态急速下降,几乎完全失去了劳动力,对于很多家庭来说,这就是看得见的累赘。如果运气不好再赶上个兵荒马乱的年代,那老人的生存几率可就急剧缩水了。种种现实而又残酷原因导致了寄死窑这一恶习的出现。
朝廷为了杜绝“弃老”、“害老”等恶习,下足了功夫。为了让老人能够安度晚年,朝廷给他们送肉、送钱、免除家中徭役,甚至还赐给他们代表皇权的鸠杖,可以说是为此绞尽了脑汁,但可惜的是,收效甚微!
03
人们常说穷山恶水出刁民,而寄死窑的出现就是这句话的铁证。因为贫穷,人们的人格出现了扭曲,然后循环往复,代代相传,让更多的人遭此横祸。
其实这种恶习不仅仅是在武当山地区有所发现,有人在敦煌壁画中也找到了类似的例子。敦煌有一处壁画很奇怪:一个老人坐在一个瓦罐形状的坟墓之中,一群年轻的男男女女对着他哭哭啼啼。可见这描述的并不是一件欢喜的事情,否则也不会有稚子匍匐在地,痛哭流涕了。结合考古发现,足以说明这幅壁画所描述的内容就是在活葬老人。至于老人的结局,已经无需多加赘述了。
敦煌壁画众多,此类画像更是不止这一副,综合起来大致还有38副,这些壁画的存在反映出,在古代的河西走廊地区,此种埋葬方式应该是十分盛行的。
虽然已经是21世纪了,但不孝顺父母的人多如牛毛,虐待老人的事件更是时有发生,每一次恶劣事件的发生都让人扼腕叹息,但事后关注的人却寥寥无几,这样的周而复始,大大的助长了不孝子们的气焰,让他们变本加厉!
结语
《论语·颜渊》曰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每个人都有年老的一天,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,所以,不仅仅是人在做,天在看,自己的孩子其实也在看,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未来,也请善待自己的父母。而这种恶习的存在,也告诉大家,对老人的保护已经不能只是依靠道德了,而是要用制度和法律,老人的善待问题更是刻不容缓。
参考资料:《围炉夜话》《论语·颜渊》
发布于:天津市热点资讯
- 中贝通信:关于项目中标的提示性公告
- 欧洲军工股暴涨,部分欧企民转军生产军
- 安洁科技:目前公司正在进行人形机器人
- 何小鹏回应小鹏股价翻番:不看股票 但车
- 城发环境:3月28日将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
- 好太太:与好莱客、蜂助手签署投资合作
- 建艺集团遭起诉 涉及金额1982万元
- *ST信通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
- “中国经济发展基础更加扎实、竞争力更
- 美总统特朗普:部分关税可能在4月2日后